□实习记者 邵梦婷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戴着口罩度过了一个记忆深刻的春节。“如果温度正好,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 你可以在家待多久?”这个“经典”的假设性问题居然成真了。
一个月以来,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需要在线下完成的事情几乎全部转到了线上,在线学习、在线办公、在线购买蔬菜水果……而餐饮、旅游、影视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行业,则出现了现金收入“寸草不生”,支出却大幅“失血”的困境。
面对持续的疫情,很多企业开启了“自救”模式,或抱团取暖,或寻找线上第二战场,或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修炼内功。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公司迎来生死大考,但也激发出企业空前的潜能和创造力。
“共享员工”这一模式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月3日,盒马推出“共享员工”计划,招募餐饮企业的待岗员工“支援”盒马繁忙的线上业务。京东、苏宁及京客隆等小型零售商相继跟进。目前,云海肴、西贝和奈雪等餐饮品牌均成为“共享员工”的参与者。随后,盒马又与上海大众出行、财新联合汽车租赁两家公司就“共享员工”达成合作,招募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支援”盒马的配送业务。
受疫情影响而人流骤减的商场,也纷纷尝试在线上触达顾客。笔者最近收到了离家不远的龙湖天街商场的微信服务号发出的信息,通知用户参加商家的专场直播;在淘宝,很多线下职业也都转战直播间,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甚至云演唱会等原本意想不到的新形式纷纷出现。而在笔者看来,当需要面对面的业务都停滞了下来,传统行业无奈的“云开张”,未尝不是变革的开始。
2003年非典来袭,在支付宝的“助推”下,电子商务正式崛起,深刻的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和购物方式。这次疫情,从某种程度上,“倒逼”很多企业加快了数字化布局,发展夯实线上业务。
传统企业东方希望集团从2月3日开始线上办公,通过集成在钉钉移动端平台上的应用,对生产物料申请订单、出入库审批、产品销售单据的出具、财务审批到账等多项事务进行线上操作。
面对疫情下每天10%~20%的流量增长,面对因疫情而加速暴露的问题,下厨房APP开始思考公司的技术短板,同时也将加速推进付费课程和电商模块作为下一步公司发展的目标。
线下连锁健身房品牌超级猩猩,开通了“超猩家里蹲”每天2小时免费运动直播,号召大家在家运动;之后推出了14天付费线上“陪”训营,课程以家庭运动场景为主,定价399元,每节课40分钟,另有10分钟可回放训练视频。第一期660个名额,40分钟内售罄。
多家券商虽暂停了现场交易与业务办理服务,得益于此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积累,券商经纪、销售交易等业务几乎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办理。同时,券商也在发力提升交易体验、丰富线上服务类型与拓宽线上引流。比如中信建投证券,除了通过APP及CRM系统达成线上业务办理外,还同时提供了5000名专业顾问7×24小时的“优问”在线咨询、人工专家投顾和智能投顾服务等。
任何创新的尝试,也许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业绩增长点。特殊时期,蕴藏在中小企业家中的商业智慧和创造力被彻底激发出来,正是这样的创造力,让企业不断逆势突围。笔者相信,虽然疫情的肆虐让无数人心焦,但是更多精彩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