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梦溪】
3月31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9年线上业绩发布会。
会上,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表示,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再保险的引领作用,“再保险的春天就要来临”。他表示,作为唯一一家上市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将继续坚持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化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化驱动: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中再集团提出,要聚焦“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大支点。袁临江在业绩发布会上,将“三化”内在逻辑进行了阐释:“通过平台化增长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科技化对业务赋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全球化把中国元素带出去,把境外的技术人才引进来,加强两个市场的互动。”
中再集团2019年“三化”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平台化方面,发布国内首个经中国地震学会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商用的地震巨灾模型,发布核事故损害赔偿应急响应平台,在上海、北京两地政企共建IDI(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业务平台,并牵头参与行业第二套重疾表主体编制工作。科技化方面,建设内外部数字化产业平台,推进建设再保-直保区块链交易平台、核共体业务管理平台、寿再人工智能核保平台、银保数据融合智能计算平台等。全球化方面,顺利推进桥社整合,实现桥社加入中再集团后的业务、人员、运营“三稳定”,中再香港开业运营,累计签署31份境外合作备忘录,为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务。
中再集团管理层也对“国际化”布局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管理层认为,收购桥社、设立中再香港公司“两步棋”是“国际化”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对中再集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为全球第七大再保险集团公司,相比国际同行,我们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一直是软肋。”中再集团管理层表示,通过布局,中再集团成为了中国保险业中拥有海外机构网络最多的一家保险公司,并大大提升了中再集团财产再保险和人寿再保险的人才队伍素质。
袁临江认为,中再集团目前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比较快,下一步需要在海外机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提升,寻求突破,保证健康发展。
投资坚持稳字当头
年报显示,2019年中再集团总投资收益率上升1.1个百分点,总投资资产同比增长14.5%至2618.33亿元。资产配置结构更为优化,固定收益投资占比达69.7%,股权及基金投资占比为18.4%,现金及短期定期存款为7.7%,于联营企业的投资占9.2%,其他占3.2%。
业绩发布会上,中再集团管理层表示,2020年中再将会采取更加审慎的投资策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稳字当头,坚持一贯稳健审慎投资理念;二是均衡配置,多元组合平衡风险;三是多看少动,调整有度;四是防控升级,全面升级。
“我们作为长期投资者还是很坚定的。疫情期间,新经济、新产品、新业态在兴起,经济是危中有机、不破不立。所以,险资在市场变化面前,更要从容布局,回归投资的底层逻辑。”
疫情产生的风险总体可控
发布会上,袁临江明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总体可控。
“疫情主要是对保费收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直保端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时我们判断,再保市场的影响小于直保市场,涉及到理赔风险的基本可控。”袁临江说。
针对疫情对于投资端业务的冲击,袁临江表示,虽然疫情对投资端的一些信用类产品,尤其是小额消费信贷保险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为公司创造了机遇,体现在直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互动明显增强,合作开发了几十款产品推向市场并受到欢迎。
袁临江表示,二季度以后,将通过再保险独特身份,参与到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顶层设计工作,积极创新产品,弥补前期疫情对保费收入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袁临江强调要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强化保护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梦溪】
3月31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9年线上业绩发布会。
会上,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表示,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再保险的引领作用,“再保险的春天就要来临”。他表示,作为唯一一家上市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将继续坚持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化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化驱动: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中再集团提出,要聚焦“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大支点。袁临江在业绩发布会上,将“三化”内在逻辑进行了阐释:“通过平台化增长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科技化对业务赋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全球化把中国元素带出去,把境外的技术人才引进来,加强两个市场的互动。”
中再集团2019年“三化”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平台化方面,发布国内首个经中国地震学会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商用的地震巨灾模型,发布核事故损害赔偿应急响应平台,在上海、北京两地政企共建IDI(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业务平台,并牵头参与行业第二套重疾表主体编制工作。科技化方面,建设内外部数字化产业平台,推进建设再保-直保区块链交易平台、核共体业务管理平台、寿再人工智能核保平台、银保数据融合智能计算平台等。全球化方面,顺利推进桥社整合,实现桥社加入中再集团后的业务、人员、运营“三稳定”,中再香港开业运营,累计签署31份境外合作备忘录,为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务。
中再集团管理层也对“国际化”布局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管理层认为,收购桥社、设立中再香港公司“两步棋”是“国际化”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对中再集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为全球第七大再保险集团公司,相比国际同行,我们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一直是软肋。”中再集团管理层表示,通过布局,中再集团成为了中国保险业中拥有海外机构网络最多的一家保险公司,并大大提升了中再集团财产再保险和人寿再保险的人才队伍素质。
袁临江认为,中再集团目前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比较快,下一步需要在海外机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提升,寻求突破,保证健康发展。
投资坚持稳字当头
年报显示,2019年中再集团总投资收益率上升1.1个百分点,总投资资产同比增长14.5%至2618.33亿元。资产配置结构更为优化,固定收益投资占比达69.7%,股权及基金投资占比为18.4%,现金及短期定期存款为7.7%,于联营企业的投资占9.2%,其他占3.2%。
业绩发布会上,中再集团管理层表示,2020年中再将会采取更加审慎的投资策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稳字当头,坚持一贯稳健审慎投资理念;二是均衡配置,多元组合平衡风险;三是多看少动,调整有度;四是防控升级,全面升级。
“我们作为长期投资者还是很坚定的。疫情期间,新经济、新产品、新业态在兴起,经济是危中有机、不破不立。所以,险资在市场变化面前,更要从容布局,回归投资的底层逻辑。”
疫情产生的风险总体可控
发布会上,袁临江明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总体可控。
“疫情主要是对保费收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直保端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时我们判断,再保市场的影响小于直保市场,涉及到理赔风险的基本可控。”袁临江说。
针对疫情对于投资端业务的冲击,袁临江表示,虽然疫情对投资端的一些信用类产品,尤其是小额消费信贷保险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为公司创造了机遇,体现在直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互动明显增强,合作开发了几十款产品推向市场并受到欢迎。
袁临江表示,二季度以后,将通过再保险独特身份,参与到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顶层设计工作,积极创新产品,弥补前期疫情对保费收入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袁临江强调要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强化保护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