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信保力助中国企业“逆水行舟”

发布日期:2020-08-20   来源:本站  阅读:1087 [返回]

构建“双循环”

信保力助中国企业“逆水行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房文彬

新冠肺炎疫情下,外向型企业如何才能渡过难关?

《中国银行保险报》发现,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出口转内销成为许多外向型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但出口与内销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则、支持政策和交易制度,内外渠道不畅、信用风险较大、产品认证差异、利润空间有限……针对“转”的障碍,中国信保采取了不少举措,让企业的顾虑少了很多。

中国信保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前7个月支持出口和海外投资近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8%;支持国内贸易21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服务企业超过13万家,同比增长22.6%(见下图)。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新变化,政策性出口信用险为市场主体带来更强大的信心。

拓展新渠道

最近,几款曾经专供海外市场的纺织机械成为南通一家纺织梳理器材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畅销款。在这家企业看来,此次选择迅速调转“船头”,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恢复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信保及时提供有力支持,企业转型发展不至于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支持企业业务拓展,中国信保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助企业实现风险全覆盖。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中国信保“出口+内贸”双保障,企业不仅实现海外销售增长,国内销售额预计全年将增长7000万元人民币,基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记者发现,不单单是龙头企业能实现内外贸“两条腿走路”,许多中小企业也找到了适合的转型路径。

保住资金链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

疫情期间,许多外贸企业订单延期或取消风险加大,收入减少,资金紧张,尤其对转战国内市场的外贸企业而言,资金链难题更为突出。

为此,中国信保主动寻求破题之道,千方百计帮企业突围。在外贸重镇上海,今年4月,中国信保联合银行和上海市担保中心推出了“信保+银行+担保”融资模式,促进外贸产业链融资便利。如今,这项精准服务小微外贸企业的创新之举,将金融红利辐射到了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

前不久,上海一家小微企业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更大精力投入到国内市场。“外贸企业固定资产少,原先很难得到信贷支持,这次中国信保保单融资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该融资模式下,线上操作只需一周就完成融资放款,“有了这笔钱,在国内市场参与竞争也底气十足!”

中国信保对企业资金流问题的解决方案还体现在加大理赔追偿力度。以苏州为例,今年1月至7月,中国信保向当地11家企业进行了国内贸易保险赔付,金额达到1068.4万元,帮助企业抢占出口转内销的机遇期。

融合新业态

广东顺德某知名家电生产厂商产业园人来车往,一派繁忙。一车车白色家电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大电商仓库,为年中各类线上促销活动备好库存、做足准备。

几个月来,中国信保不断强化支持力度,为企业的国内互联网零售商买方新增7亿元承保支持,不仅助力企业扩大在国内核心电商的销售渠道,应对网上购物节带来的销量增长,更帮助企业增强上下游互信合作,保障国内外供应运转畅通。

今年以来,中国信保还将出口货源优势与内外贸新业态无缝对接,为企业不断带来资源和订单,许多企业在内销迅猛增长的同时,外贸大单也没丢下。

最近,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贸易逆势上扬。“除了加强产品研发、苦练内功之外,提前布局的海外仓和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公司董事长项乐宏说。

今年6月,中国信保为乐歌的美国海外仓和海外销售平台项目提供高达1800万美元的风险保障,保障企业的投资权益不受各类政治风险损害。加之中国信保此前承保的海外生产工厂项目,乐歌国内外生产基地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生产经营,9个自有海外仓备货充足、配送顺畅。

据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海外仓”模式不仅仅支持乐歌这一家龙头企业,而且探索出了大小企业“抱团出海”的更高级海外仓业态。不久前,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乐歌开始实施“公共海外仓创新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拓展跨境电商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成功结合。

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国信保将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继续完善政策和产品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