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保险+期货”试点落地三门峡

发布日期:2020-08-25   来源:本站  阅读:952 [返回]

带农民“搭上大船闯市场”

河南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落地三门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三门峡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近年来,三门峡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形成了以果、烟、菌、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苹果产业是三门峡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约174万亩,年产量186万吨,位居河南省第一,产值达36亿元以上。

多年来,三门峡市以果品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建成120万亩苹果出口基地。灵宝市、陕州区成为国家级出口苹果及果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建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家,果品交易市场15个,经营网点300多个,果品储藏量35万吨。“灵宝苹果”“寺河山苹果”“二仙坡苹果”等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8月14日,在河南省财政厅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举行的河南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启动会上, 三门峡市副市长高永瑞表示:“特色农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为满足特色农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防控需求,三门峡市委市政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持续推动特色农业保险工作。河南省财政厅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将河南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落地三门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必然选择。”

三门峡陕州区政府常委、副区长郭云杰表示,陕州区位处山区丘陵地带,全区已形成果品、蔬菜、烟叶、林业等主导产业。尤其是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是全国5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品种涉及富士、华硕、红将军等,形成了西部6个乡镇为中心的果品主产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落地陕州区,不仅能让本地区苹果种植户有了管理风险的工具,还将带着农民“搭上大船闯市场”。

据悉,此项目中,中原农险公司为承办主体,河南省财政厅、郑州商品交易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陕州区人民政府及其他财政、农业相关管理部门为参与主体。期货方由海通期货、新湖期货、浙商期货与永安期货4家公司参与。

三门峡相关部门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试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参与。陕州区地区的苹果种植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机构、期货机构等各方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尽量扩大保险试点面积,努力实现试点区域内投保全覆盖。

现场,陕州区菜园乡石门村的高润刚,有20多年种苹果的经验。他代表种植户签署了陕州区的首张保单。“在区政府支持下,陕州菜园乡和西张村镇、张汴乡等建立了苹果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标准示范园。我种了5亩精品红富士苹果,每年出口德国3000余斤。有了苹果“保险+期货”保险,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保障了,有信心扩大种植规模了。”高润刚高兴得告诉记者。

中原农险业务总监、河南分公司总经理雷廷军告诉记者,“三门峡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原农险承接整市推进特色保险项目,为8000余户食用菌、苹果、核桃等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5.7亿元。此次启动 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公司将进一步发挥模式、产品、技术、网络、人才等多种优势,将此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农户获得感,为三门峡苹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门峡市政府副秘书长聂建英,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弘,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衍生部副总监吕保军,河南省财政厅一级调研员张延安,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市财政局副局长冯铎,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韩海军,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刘瑞锋等参加了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