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将催生更多“普惠型”产品

发布日期:2020-10-29   来源:本站  阅读:821 [返回]

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将催生更多“普惠型”产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朱艳霞】

10月26日至28日,全球四大再保险大会之一的上海“陆家嘴再保险大会”如期举行。本届大会上,在以“新力量、新服务”为主题的健康险分论坛上,业内专家解读了“健康险”行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科技力量与传统保险业的结合已逐渐进入“深水区”,据中保协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61 家保险公司与蚂蚁保险、善诊、微保等第三方科技公司和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2019 年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1619.8 亿元,同比增长 63.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87.2%。

互联网科技与保险业的结合,将促进更多“普惠型”产品推向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雪非指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达2.3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7000多亿元,仅相当于医保基金的三分之一。因此,新医改的关键是从被动支付到战略购买,提升了健康险覆盖广度、深度与高度”。

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于保险,尤其是“健康险”类需求猛增。根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最新财报数据,三季度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74.59亿元及273.27亿元,同比增长依次为52.52%、45.44%,远高于其他险种5.8%的增幅。

健康险行业“宏观看人口、中观看政策、微观看路径”,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指出:宏观层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医疗费用,这是健康险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中观层面,中国医保政策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医保费用的花费比例,“百万医疗”等险种能够快速发展,就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最后,在微观层面应该找对路径,“保险公司、渠道和科技公司,都需要综合考虑效率与价值两个坐标,并从中找到最佳切入点”。

波士顿咨询分析认为,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的健康管理业务发展还在探索阶段,保险公司与其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主要面临“三大发展困境”:即“缺乏有效数据支持效果分析、缺乏创新与差异化服务、缺乏联动的健康管理”。

科技力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吴竑兴表示,“整个健康险行业的竞争就是筹款效率与赔款效率的竞争,服务加数据则是提升行业效率最需要一以贯之的要素”。他认为,保险需要解决特定用户的特定问题,因此“场景特别关键”,同时,场景还需要带上服务,并做到数据驱动,要做到“服务即数据,数据即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效率比别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