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房文彬】
12月2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在京召开发布会,会上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五款车型测评结果。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董事长方仲友表示:“在车险领域,C-IASI可在支持保险公司提升车型风险识别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保险端关联服务水平、赋能车险数字化应用转型。”
据悉,C-IASI的测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以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成绩从好到坏分为G(优秀)、A(良好)、M(一般)、P(较差)。
本次测试涉及车型包含长城哈弗H6(2020款 铂金都市版)、广汽本田皓影(2020款 240TURBO CVT精英版)、吉利领克03(2019款 1.5TD-7DCT )、一汽马自达阿特兹 (2020款 2.0L 蓝天豪华版),以及上汽大众帕萨特(2020款 280TSI商务版)。其中,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方面,共有1款车型获得良好(A),2款车型获得一般(M),2款车型获得较差(P)评价。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方面,3款车型获得优秀(G),2款车型获得良好(A)评价。在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方面,5款车型均获得了优秀(G)评价。在车辆辅助安全方面, 4款车型均获得优秀(G)评价。
至于C-IASI如何应用于汽车承保方面?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副总裁解保林解释道,依据车辆维修经济性的测试结果,对汽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其划分结果可用于行业车损险基准费率中的车型系数的确定,特别是用于新上市、没有历史赔付数据的车型系数的确定。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因子。车型风险分级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极大地制约了车型风险保费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解保林表示,若中保研依据实车低速碰撞维修经济性划分的车型风险等级在国内能够得到应用,就能改变保险行业目前新上市车型系数只能取1.0基准值的被动局面,从而能加速推进汽车行业改变设计,提高汽车的耐撞性和可维修性,降低汽车的维修经济性,从而为广大保险车主提供更加公平、更加实惠的优质服务。
“目前中保研已搭建了车型风险等级模型,并已完成85款车型的碰撞维修测试,初步能满足行业保险定价的需求”,解保林表示,“希望未来有意愿的保险公司在各自的自主核保系数上应用中保研的车型风险等级结果。”
据悉,通过对比2019年测试结果,2020年已测试车型在安全设计与安全技术等事关汽车使用安全性、经济性上均有明显改进与提升。例如,在安全配置上,侧气帘配备率由2019年的59%提升到了86%;又如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方面,今年测试车型获得较差(P)评价的比例大幅下降,从2019年的70%降为29%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获得良好及以上占比,从2019年的70%提升到2020年的100%。车外行人安全与车辆辅助安全的表现都较好,良好及以上的占比达到了100%。同时,在低速碰撞中,气囊起爆率为14%, 较2019年的26%有明显下降,这将帮助消费者降低用车成本。
对于C-IASI的后续工作规划,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总经理刘明表示:“未来,C-IASI将继续秉承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测试评价工作,推动汽车安全领域健康发展。在测评体系研究方面,C-IASI将基于中国实际道路交通事故特征与车型风险分级及车险风险定价国际接轨的保险需求、承保理赔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与不断改善车辆维修保养经济性等实际诉求,结合汽车‘新四化’发展,将加大开展体系技术路线图和前瞻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和优化测评体系,C-IASI计划明年适当时间推出并施行新版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评价体系——《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规程(2020版)》。”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长安汽车首席专家赵会,HORIBA MIRA安全总工程师Roy Quinney等专家出席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