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4-04-2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阅读:27 [返回]

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张瑾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聚焦推动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上海保险业正积极发力。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2020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持续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同,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供给。上海保险业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减污降碳、生态环境保护及碳市场建设的保险创新应用和“碳普惠”推广等重点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绿色金融向“新”而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之一。

上海监管局普惠处副处长林玲介绍,近年来,上海保险业充分依托上海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利用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先行先试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改革创新优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便利条件,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

近日,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签发的首张“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示范条款”保单正式落地,标志着上海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再上新台阶。

“我们于2023年4月正式成立绿色保险专业化部门,紧密围绕上海‘绿色低碳’重点领域战略部署,持续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度助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金晶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合作首创并落地生态绿色环境救助保险;积极布局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参与新燃料船舶建造、改装的风险管理,承保国产首艘和全球第一艘5G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创新开发降碳减排损失保险、低碳项目机器损坏碳交易损失保险等一系列碳资产类保障产品。

聚焦推动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的绿色保险业务同样创新不断。

“2023年,公司绿色保险业务整体达成超30亿元,为客户、社会提供近5万亿元风险保障,ESG风险保险、绿色产业保险、绿色生活保险三大板块共计47个细分类目均实现100%覆盖。”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栋介绍,近一年来,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已落地生态救助责任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光伏及储能能效保险、新能源汽车延保及车电分离保险、林木碳汇保险、水稻绿色种植保险、绿色骑行保险等新型绿色产品。

依托股东双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与优势,大都会人寿亦积极结合中国市场客户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大绿色金融创新的力度。大都会人寿首席企业传讯官曹晴表示,2023年,大都会人寿在中国地区新增绿色投资7.8亿元,持仓金额共计47.1亿元;新增绿色信用类投资的募集资金100%投向绿色项目,涉及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服务金沙江水电站建设运营等多个项目。

保险科技提质增效

在发力绿色金融创新的同时,用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也是上海保险业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个重要发力点。

“‘保险+科技’是公司为光伏行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英大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传文介绍,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线上运维系统,该公司运用数字科技为投保客户提供线上运维商动态考核管理、分布式光伏配件系统搭建、光伏电站承保发电量监测等服务,实现了从“人”到“物联网”,从“处理故障”到“预判故障”的新质服务,打破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对新型风险进行承保的壁垒。截至目前,该公司创新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损失补偿保险,已为新能源企业累计提供1467万元风险保障。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创新多项“保险+服务+科技”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例如,通过“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的模式,对工程全生命周期提供风险监控、风险查勘、隐患排查与整改跟踪;联动技术机构在超深基坑工程项目中实践应用智能基坑监测技术,对建筑基坑进行全方位实时安全数据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气象预警、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打造平安科技农险平台,推动农险服务“线上化、电子化、智能化、数据化”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赋予保险行业的重大机遇,也是践行绿色金融、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保险业将在上海监管局指导下,继续拓展保险创新、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服务好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