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酸奶、果冻被曝由破旧皮鞋加工而成惊魂未定,13种“毒胶囊”药品又陷入滥用皮鞋下脚料制药疑云中,再加上以往的瘦肉精、苏丹红、染色馒头等,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忧心忡忡。食品安全谁来保障?这已然郁结在每个人的心头,成为一块驱散不去的沉重阴影。
随着老酸奶、果冻、胶囊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曝光,餐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恐慌,近年来饱受非议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如何来保证食品安全?对于这一问题,专家表示,除了加强源头治理以外,商业保险可能会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一条蹊径。据保险学者介绍,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后,如果因企业过失,导致顾客食物中毒、摔伤、烫伤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最高赔偿额度可达50万元。
然而,专家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食品安全责任险高层研讨会上透露,在2008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推出的“食品安全责任险”,上市3年多,食品类企业鲜有问津者,投保率不足10%,而且多数集中在出口产品上。投保率低的原因在哪里?据介绍,一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二是对新险种的费率、赔偿情况缺乏了解;三是有些按照营业额1‰或赔偿金额的1%投保,费率仍较高,微利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支付保费。
专家建议,伴随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改革步入“深水区”,政府应尽快修订《食品安全法》,通过给食品上“强制险”保安全。据介绍,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很多责任保险都是法定保险,也就是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强制企业购买。如在美国,责任保险在整个财产保险中达到50%左右。而在我国,除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属强制责任险外,其余险种都是商业经营,仅靠保险公司推动,很难达到实质性效果,也弱化了责任保险发挥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因此,强制实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责任由企业承担,运用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功能,不仅可以转嫁风险,还能减轻政府负担,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化解风险需尽早投保健康险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侵袭。但面对食品安全保险相对缺位的现状,市民该如何化解可能到来的食品风险呢?记者了解到,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原因,重大疾病的发生趋于年轻化。而社会医疗保险满足的是社会最基础的保障需求,由于其“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额度有限,不能完全涵盖疾病治疗所需要的费用,而且多是事后报销。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外再投保商业健康险,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