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纪行业的隐性壁垒是指社会企业垄断延伸到经纪行业,系统内经纪公司才能获取系统内行业的保险经纪权。虽然上述领域并没有显性壁垒限制,但实际上其他主体无法进入。没有明文规定,但又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的隐性壁垒现象开始出现并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行业隐性壁垒会给保险经纪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造成经纪公司粗放式经营,导致经营两极分化,并最终阻碍保险经纪行业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此外,行业隐性壁垒也容易诱发保险经纪公司自身的道德风险。
一是股东型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保费收入名列前茅,市场业务收入排名变化较小。保险经纪市场的业务边界和利益格局初步形成,隐性垄断程度逐步上升,隐性壁垒不断加重。二是没有股东背景的市场型经纪公司,市场份额呈现稳步降低趋势, 部分主体经营困难,保险经纪机构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特征。即业务经营两极化和业务来源同质化,市场分化明显。三是拟设新立的保险经纪机构大多都有大型企业合作入股,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车险、建工险等股东企业主业领域,经营方式粗放。
从行业成立时的特殊环境来看,保险经纪行业诞生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初级阶段,政府主要采取扶持态度,鼓励国有资本、大型企业进入,初始就严重依赖股东力量。随着市场发展,依赖程度有增无减,股东资源成为保险经纪行业建立隐性壁垒的一种手段。
从保险经纪行业现有发展水平来看,受行业发展市场化水平、经纪公司资本实力、专业化水平等限制,保险经纪机构缺乏以市场化手段主动向外拓宽业务领域的意愿和能力,导致对股东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并最终利用股东背景巩固行业隐性壁垒。
从社会企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来看,部分企业集团出于自身发展,主动谋求通过设立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在金融保险行业进行战略布局,对隐性壁垒有所强化。从现有市场格局的发展惯性来看,已成立的经纪公司出于对现有利益的维护,采取各种措施排挤潜在竞争者。部分经纪机构开始有意识的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投资者入股,通过增加股东业务扩大市场份额。加上保险经纪市场进入门槛的不断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新生力量较难进入,都在一定程度加强了隐性壁垒。
为遏制隐性壁垒的发展,提高保险经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行业市场化水平。目前我国保险经纪公司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治理不严密,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了公司独立性较差。因此应鼓励多种组织形式的保险经纪公司发展,积极引入其他公司治理类型的竞争主体,改善整个保险经纪行业的独立性,使保险经纪公司真正立身市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
二是增强行业资本实力。降低保险经纪公司对股东资源的依赖程度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资本实力,资本充实是进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业务拓展创造重要前提条件。解决保险经纪公司的融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股东认购的方式筹集资本,应当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例如创业板市场融资、发行企业债等,新型融资渠道还会产生"倒逼机制",促使保险经纪公司逐步规范经营行为。
三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规范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行为,杜绝将经纪公司作为费用通道,向个人或部门输送不当利益的问题,用行政力量打破部分经纪公司凭业务资源强化隐性壁垒、强化垄断的现象。
四是强化行业基础建设。鼓励保险经公司加强队伍建设、技术开发和产品、服务创新,逐步提高保险经纪公司的专业化水平,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减弱对股东业务的依赖程度,使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程度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