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劳合社:优化巨灾模型 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发布日期:2014-06-18   来源:本站  阅读:1911 [返回]

近期,劳合社发布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专业研究报告。这一报告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发现及其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巨灾模型以及这类模型的开发过程,并且阐述分析了巨灾模型是否能够通过AIR、RMS和EQECAT等一系列模型供应商所提供的案例研究来解释气候变化的现象金线莲价格金线莲厂家,以及如何通过上述模型来实现。

这份劳合社最新的巨灾模型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正使得保险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保险业是一个独特的以风险管理为己任的行业,这决定了保险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应对气候的集聚变化这次工业文明史上最大的挑战而积极行动。世界范围内,保险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有远见的公司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少新险种兼顾了保险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理想效果。 金线莲种苗金线莲招商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构成巨大挑战

当前,全球变暖、特别是极端天气灾害的增加,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保险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近一二十年间,因气候灾害引起的保险损失逐年增大,2006年的飓风、2007年的洪灾和山林火灾更是使得保险公司损失惨重,股东和客户都更加担忧保险公司能否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与极端天气相关的灾难频频发生,保险业更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11年是自然灾害频发并创下纪录的一年,全球保险业支付的理赔金额超过1260亿美元。仅超级风暴“桑迪”就导致约350亿美元的保险理赔。而劳合社报告进一步显示,到2080年,欧洲强烈风暴的数量将是目前的4倍,洪灾风险可能是目前的3倍。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一系列灾难对保险行业构成巨大的挑战,由此促使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自然灾害模型,以帮助保险公司更精准地分析和测算风险,发展到今天,使用这些工具也已经成为保险行业中的一种必要规则。劳合社的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保险业使用巨灾模型的普遍性以及出现极端天气的风险越来越高,如何使模型输出尽可能精准地反映风险就变得更加重要,这其中包括了任何自然灾害的变化趋势。气候变化及其对天气事件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巨灾模型应当包含气候变化的趋势。本报告通过学术机构和商业模型供应商提供的一系列案例分析来研究这些巨灾模型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来解释气候变化问题。

幸运的是,保险公司正逐步意识到,气候变化在制造威胁的同时,也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当前,世界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已经出现了转折,正从消极回避发展为积极应对,人类正力图将气候变化的风险转变为机遇。劳合社的行业专家认为,防雷器监控监控二合一防雷器监控防雷器铜包钢接地棒保险行业必须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并果断行动,只有这样才有生存之道。保险业过去在火灾和地震等灾害风险管理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三合一防雷器防雷插排现在保险公司也极有可能创造出预防损失的方法和产品来为客户、政府和公司自身减轻气候灾害的损失,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面对气候变化的空前挑战和纷繁复杂的市场行情,如何选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式,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机构关注的问题防雷器避雷针浪涌保护器电源防雷器POE铜包钢接地棒监控防雷器

全球气候变化溯源

地球的全球气温系统正在变暖。科学文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发布的5份全面《评估报告》都支持上述观点。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其原因则主要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的变化,都导致地球的自然温室效应有所增加,普遍引起地表变暖。额外获取的能源大量储存在大洋之中,地表空气温度变暖,这些因素都导致物理气候系统的变化。比较明显的例证是,以降雨形式出现的水循环变化、气候循环与天气模式的变化、全球冰雹与雨雪和覆盖面减少以及大洋与海平面热能的上升。对此,保险公司应当考虑上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不良结果的潜在影响。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保险公司应当确保他们自身使用的措施能够充分衡量和计算风险,连锁瓦包括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和天气模式改变也会影响极端天气的发生,这是保险公司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在第四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IPCC, 2007)中,同样强调了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重要性。比起循序渐进的平均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会对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不成比例的严重影响。2012年,IPCC发布了专门研究管控极端气候的事件风险的特别报告(IPCC, 2012,也被称作SREX)。而在近期发布的第五版IPCC报告草案(IPCC, 2013)中,包含了对极端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观察证据。连锁瓦欧式连锁瓦广场砖

保险业巨灾建模的进化

巨灾模型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起源于财产保险和自然灾害的科学。模型旨在帮助公司估算未来潜在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这样,保险公司能够为灾难可能带来的财务影响充分做好准备。

市场上可购买到的灾难模型(通常也被称为“cat模型”)到现在其实仅仅有25年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巨灾模型出现之前,测算灾难损失的方法非常单一。劳合社的保险专家们认为,标准精算技巧并不适用于估算未来灾难损失,而且历史损失数据依旧缺失,特别是在那些可能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低频高危事件中。关于风险接受度,保险公司使用空间风险手段来绘制和测量危害,但是从传统意义上说,这些方法大都比较分散。

对于定价,保险公司通常依赖于通过经验模型内部生成的最大可能性损失(Probable Maximum Losses, PMLs);有时也会依赖于主观形成的决策方案,以此对潜在损失进行实际估算。虽然保险公司对潜在事件的严重性有着清晰的估算侧重点,磁翻板液位计液位计耐磨热电偶但对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却没有详细而可靠的参照标准。对于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负责建立巨灾模型的三大广受认可的软件供应商理应意识到,巨灾模型必须同时考虑上述因素——即内部生成的最大可能性损失,和主观形成的决策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巨灾模型此前存在的空缺。从全球范围内来讲,目前这三大巨灾模型提供商分别是AIR(1987)、RMS(1998)和EQECAT(1994)控制电缆电磁流量计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硅橡胶电缆

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上已经可以购买到第一套概率巨灾模型,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行业内普遍的重视。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覆盖再保险的产品,但当时的天气状况令人比较乐观。

巨灾建模日益受到认同

这种情况下,软件供应商通过概率计算,补偿电缆电磁流量计双金属温度计得出美国可能由于飓风而遭受高达200亿至300亿美元的最大损失,而且模型显示发生的概率极高。在1989年,雨果飓风(Hurricane Hugo,后来导致40亿美元损失)和洛马·普雷塔大地震(Loma Prieta,后来导致60亿美元损失)首次引发了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使用巨灾模型的兴趣。而直到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Hurricane Andrew),才真正让保险业认识到市场仍然缺失量化灾难风险损失的纯粹精算方法。

事实上,AIR曾经发送过一份传真给客户。这份传真称,通过AIR飓风模型估算出那次灾难的损失将超过130亿美元。根据美国财产理赔服务公司(Property Claims Service, PCS)几个月后的报告,这次灾难共造成155亿美元的损失。而那次事故中,大规模的赔偿让保险业损失惨重,导致11家保险公司相继倒闭。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巨灾模型在全球保险行业内出现了高度认同和迅猛发展,巨灾模型也因此被视为更为精确、更为可靠的灾难风险估算工具。

伴随着其他各种催化因素,当易受灾地区的财产价值和人口数量不断上升时,巨灾模型的使用和覆盖面将变得更为广泛。目前,巨灾模型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用户包括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政府、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巨灾模型也是任何涉及灾难风险的组织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用做执行下列任务:风险选择、风险承保、精算和保费计算、开发缓解策略、设计风险转移机制、风险和集成管理、组合优化、定价、再保险决策和资本设置。

保险行业和商业模型软件提供商利用最新获得的灾难损失和危险观察数据,在现有数据基础上不断优化,测试现有模型并将过往的经验数据融入到未来的灾难模型升级之中。劳合社有关专家表示,最新的进展包括对于暴风集群的精准建模、风暴潮潜在的发生和影响力、对生意中断损失的应急反应、飓风在沿海地区以外的发展和破坏、跨越国家间的需求增加趋势,以及巨灾模型非模型化组件的升值。911事件之后,保险业也经历了一场转变,纯粹的自然巨灾模型从那之后也被列入了人造灾害,例如恐怖主义因素也被融入到模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