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劳合社发布2015-2025年城市风险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以18种人为或自然风险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损失(GDP@Risk,以下简称“风险GDP”)为依据。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将发生越来越多风险相关经济损失,2/3的潜在风险GDP损失来自新兴经济体,而其城市往往面临单一自然灾害的高度风险;同时,人为风险如市场崩盘、停电和核事故等日益加重,全球近半数的风险GDP与之相关。
该报告首次对全球301座主要城市在未来10年中的风险指数进行详细分析。报告显示,被调查城市存在4.6万亿美元的风险GDP。上海和北京的风险GDP指数为16.6%和11.9%,分列全球第9位和第23位。
该报告主要分析逻辑是:当灾难性事件袭击一座城市时,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蒙受损失。相对于生产总值预期的生产总值损失即为事件所致风险GDP。汇总 2015-2025年间每年可能发生的不同风险及其代表性场景所导致的所有预期损失,并将每个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加权计算,就是该城市的总体风险 GDP。再将其与该城市在2015-2025年期间的预计年均GDP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百分比形式的年均风险GDP指数。
报告显示,上海的总风险占本次调查的中国38个城市总和的近10%,是中国风险GDP最高的城市。报告认为,自然威胁对其造成的风险GDP高达 580.60亿美元,占其全部风险GDP的74.24%,位列全球第五。因地处沿海,上海有超过1/3的风险GDP源自风暴。此外,人类流行性疾病和洪水也是该市的主要风险。尽管上海市的风险偏重于自然风险,但其自然和人为风险都具有高经济价值和高风险价值的特点。
报告按照上海市GDP年均增长率8.3%计算,预计2015-2025年这10年间,上海市GDP产值总计将达到47262.4亿美元,年均GDP为 4726.2亿美元,风险GDP是782.1亿美元,占年均GDP的比重为16.55%。其中,上海人为风险的潜在损失为201.40亿美元,占比 25.76%。尽管相对于自然风险较低,但仍排名全球第26位。
报告显示,北京风险GDP位列中国第三。按照北京市GDP年均增长率8.35%计算,2015-2025年这10年间,北京市GDP产值总计将达到 39013.5亿美元,年均GDP为3901.4亿美元,风险GDP是464.5亿美元,占年均GDP的比重为11.9%。报告认为,北京最大的风险威胁是人类流行性疾病,超过风险GDP总值的1/4,位列全球第六。此外,北京的植物疫情或作物绝收风险占风险GDP的比重也较高——在其所面临的风险中位列第三。北京的自然风险占其所面临的风险GDP的近2/3,其中,除人类流行病和植物疫情外,地震和洪水的占比也较大。此外,北京地处戈壁边沿,干旱风险位列世界第13位,冰冻风险位列世界第6位。尽管北京的风险偏重于自然灾害,但人为风险值仍然巨大,超过160亿美元,这主要来自于市场崩盘和油价危机的潜在损失。
位列中国38个受调查城市第2位的香港,风险GDP达到745.1亿美元,排在全球第10位。其中,25%以上的风险GDP来自人类流行性疾病,风暴风险占21%,市场崩盘接近20%,油价危机和洪水也都占较大的比重。
“随着经济保持较高速增长,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不断提高,从而将降低总体潜在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将发挥重要作用。不难看出,近半的风险GDP总值可以通过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加强危机管理进行防御和保护。为此,保险行业必须做到:创新——加强研究新兴风险,创新产品;协作——与其他风险利益相关者和研究机构合作,提高可用数据的质量,开发概率模型;沟通——更好地推广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自然和人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与分担。”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璁说。